当前位置:首页>我的大学[返回]

春秋二十载 岁月总如歌——政治系 89级四班 田鹏辉

作者:校友总会 发布时间:2014-02-24 10:30:00

春秋二十载  岁月总如歌

政治系  89级四班  田鹏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中唱到: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如果以1993年为计算起点,那么到今年——2013年,正好是二十年。当年优美的旋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当年飘渺的畅想变成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实践。

        二十年来,我们没有忘记母校。大学四年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光。人们常说“社会就是大学”,其实大学也是社会。在辽宁师范大学这个“空间有限度、内容无边界”的社会里,经过四年学习,在思维得到训练、心智得到启发的同时,我们逐步形成了问题意识,培养了探索精神,懂得了不仅要研习经典著作,更要阅读社会现实;不仅要掌握基本原理,更要擅于把基本原理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此次重返母校,我们发现辽师变“大”了,这里的“大”不仅是说楼变高了,路变宽了,占地面积增加了,更主要的是辽师的内涵更深了,底蕴更厚了,包容性更强了,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品位更浓了。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辽师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这让我们深受激励和鼓舞。现在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敢自豪地说:我们身是辽师人,做的是辽师梦。辽师的突破性进步和跨跃式发展,让我们感到如今的辽师已经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在我们心中辽师就是一种价值、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二十年来,我们没有忘记老师。从毕业至今,我们各位同学分别在不同的战线中、不同的领域里、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各位老师用汗水浇铸了我们的成绩、用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用激情成就了我们的梦想。我们越来越觉得,古人创造的“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博学厚德”等经典词汇就是为我们各位老师定单生产、量身制作。时至今日,老师们讲课的场景我们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寇云田老师用精彩的语言为我们讲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光辉论断;张天民老师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我们阐释“工人无祖国、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深刻内涵;陈福民老师在讲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过程中告诉我们资本剥削劳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王生杰、史艺军老师用认真严谨的学术状态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于沛霖老师讲授法的渊源、法的本质、法与道德关系时的磁性声音至今还在耳边回响……。在老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进行解析、阐述、论证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年老先生们的博大和精深、体会到了中青年学者的成熟和稳健、领略到了学术新锐的活力和理性。

        二十年来,我们没有忘记同学。政治系89级有150多名同学,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再加上我天然就内向腼腆的性格,和不会说话、不擅交往、不懂沟通的生活方式,致使我与本班之外的多数同学,特别是绝大多数的女同学没有语言交流,当然更没有其他接触。尽管如此,由于自从踏入辽师大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共同地扎根于辽师这块土地,共同地在体内种下了辽师的基因,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血脉相联、心灵相通、情感相融。也因此在见面的刹那间,“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的感觉油然而生,整个思绪瞬间就穿越到了二十年前的情景和意境之中。由此我尝试性地认为,同学聚会本质上就是文化的聚合、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升华。

        第一个二十年已经过去了。到下一个二十年的时候,如果现行的退休制度不变,我们都该退休了。而再过二十年、再过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将共同地面临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到那时,我们这一代人将逐步从客观存在转化成意识形态。我们期待:到毕业三十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还会有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形式更新、内容更美的同学聚会。

 (摘自政治系89级毕业20周年聚会上的发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