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友风采[返回]

“辽宁好人”曲建武:从校园回归校园

作者:校友总会 发布时间:2015-03-01 09:58:52

“辽宁好人”曲建武:从校园回归校园

       人物简介:曲建武,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顾问,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兼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139名学生)辅导员。

        2014年8月26日晚十点,“辽宁好人发布厅”节目在辽宁卫视播出。随着好人事迹展播的进行,一个身影出现在了镜头前,他就是我校政治系78级校友、曾任我校学生处处长、党委副书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正厅级)的曲建武。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

       “辞官从教,他不离不弃,诠释爱生如爱子的执着;重回讲台,他把知识转化为信仰,扬起学生奋进的风帆;情理交融,他将真心奉献,奏响师魂美妙的乐章。”这是曲建武获得2014年“辽宁好人·最美人物”荣誉称号的获奖评语,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一、勤勉耕耘三十载,每逢佳节倍思困

        当曲建武以这样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时候,确实让人比较意外。他曾担任过大学党委副书记,加上在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的任职,也算得上一位老厅局级干部了。在现今中国社会“官本位”思想还比较重的情况下,曲建武头上的这顶“光环”着实令许多人羡慕不已。在他辞去领导职务的时候,有的朋友就直接地说:“你这是何必呢?许多人一生的追求,不就是要戴上这样的光环吗?”有的领导同志也劝他慎重考虑:“再有几年就退休了,没有了领导职务,一些待遇就没有了。”然而,在曲建武看来,这些“光环”并没有多么重要。“我已经很知足了。从小家境贫困,没想过什么厅级干部、教授、博导,没有组织的培养、大家的帮助,哪能有这些呢?”这样的话语经常挂在曲建武的嘴边。

        1978年8月,曲建武考入辽宁师范大学政史系读书,1982年,从母校毕业后就留校做了辅导员,同时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和学生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曲建武从辅导员做起,当过系团委书记、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兼学生处处长、协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长助理、负责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副书记,直至官至省教育厅副厅长。他克服许多困难,到过几十个学生家家访,至今逢年过节时,他还给他当年家访过的部分学生的父母拜年;他带的79个学生中有9人在毕业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而彼时辽师还没有硕士点;如今他教过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战线的骨干;还有的成为博士生导师;也有的做了厅局级领导。在学生们谈到他们的大学生活时,都十分感谢曲建武在他们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他们的引导帮助;在做省教育厅领导期间,他经常"微服私访",到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与学生促膝交谈。他每年都要选几个经济困难的学生家走访一下,在他的工作理念中有这样一条:每逢佳节倍思困。这同时也是曲建武的一个独特的理论。他说,每逢过年、过节,当大多数孩子都跟家人团聚的时候,那些贫困的孩子内心是什么感受,谁能想象?

        2012年,曲建武对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一份3.5万字的调研报告,并同省人大代表一起提出议案,免除了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这件事去年已得到很好的落实。多年来,曲建武还力所能及地帮助许多大学生完成学业,他帮助过的一名孤儿如今已毕业成家并喜得贵子,这名孤儿把孩子的照片发给他,信中说,一定要告诉孩子将来像照顾爷爷一样照顾他;还有个他帮助过的困难大学生,毕业后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了他,这个毕业生说:"父母创造了我的生命,您创造了我的人生。这第一个月的工资我没有资格花",如今这名学生通过竞聘的方式也走到了副局级工作岗位。

        二、洒向学生全是爱,忘我工作呕心血

        2004年底,曲建武调任中共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主抓全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新的岗位也给他带来的全新的挑战。从2005年暑期开始,辽宁省新上岗的辅导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每次培训,曲建武都要做辅导员工作方面的专题报告。同年,辽宁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职高专毕业生,采取免试推荐的办法,连续两年选拔了9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将他们保送到沈阳师范大学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方向),两年本科毕业后再回到原保送学校做专职辅导员。曲建武又自报奋勇地担当了他们的“大班主任”,并且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开设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学》这门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铁打的人也很难能承受。即使曾经是一名业余运动员,获得过大连市教育系统万米比赛铜牌,在大学工作的20多年,两次义务献血,没有因为身体影响一天工作的曲建武。

        2005年初,曲建武无意间摸到脑部后面长了一个花生大小的硬包,当时并没在意,后来硬包越长越大,竟然到了鸡蛋大小。当年“十一”,他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恶性肿瘤,必须做手术切除。由于切除后的部分伤口较大,而且结痂后可能不长头发,医生建议他植皮,周期需要一年多,曲建武告诉医生:“时间太长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不用植皮了,自然缝合吧。”而对于医生提出的住院做放疗、化疗,以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建议,曲建武也依然拒绝了,他不顾家人和朋友、同事的劝说,原因还是“时间太长,我还要做其他事,早一天回到学生中我就快乐”。就这样,手术刀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当年12月,曲建武就缠着绷带出现在辽宁省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大会的现场,并做了10多分钟的讲话。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心是属于学生的。

        曲建武总喜欢说一句话: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质量。对于自己的的病情,他并不在意:“现在没事儿了,学生们保佑我,我现在每天打网球、跑步,我的网球水平不赖,全校冠军呢。”

        2013年,曲建武在接受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记者采访时说:“31年了,我和学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深深热爱这项工作,我经常想,我们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这些学生来到我们身边,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敬佩郭明义的人生境界:把幸福给你!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这是“自然生存”的法则,要想自己幸福,就必须给予别人幸福,这才是人的“社会法则”。他要把幸福送给那些他朝思暮想的学生们。30多年了,虽然工作岗位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他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没有变,他和学生的距离反而感到更近了。

        三、难割难舍思政情,重回旧岗写新篇

        出于对辅导员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在2013年3月,他主动向省委提出辞呈,要求回到高校第一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辅导员。“让我回去吧。我现在的心情就像一个足球教练,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就想亲自把球踢进球门里。”这是发自曲建武内心的真实声音,也是一个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56岁的时候、在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的时候,为了能亲自多踢进几个“球”,向组织上提出的唯一请求。2013年9月,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同时兼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重新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工作岗位。

        说到“熟悉”,是因为曲建武作为老思政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是“老本行”,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了然于心,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一般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若干,独立完成科研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共计上百万字。他申请并组织建立了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将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事业;他还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在校内外做了40多场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方面的报告。

        “陌生”的是,他毕竟离开一线教学工作已经九个年头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曲建武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理论课教学,他走访过国内近八百所大学,每所大学都潜藏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他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将他亲自拍摄的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照片放编辑到课件里,寓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理论课教学之中,增添了理论课教学的色彩,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鲜活知识,进而将这种鲜活的知识内化为他们的人生信念。他还积极利用微信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他建立了“大学生与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坚持每天给学生们发送500字左右的微信,对历史上的今天出现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述,并希望学生们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仅半个学期,他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为学生发送7万余字的内容。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着他对学生爱的奉献,包含着一位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执著。

        在曲建武看来,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学生事务不难,要想成为学生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朋友难。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悟,他更清楚地懂得,自己要想成为学生成长的人,就必须爱生如子,把学生放在心上。“我就是你们的代理家长”,这是曲建武对自己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定位”。他在大连有自己的住所,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住在离学生宿舍很近的教工宿舍。“晚上有什么事儿,别慌,我就在楼下,给我打个电话就行,我马上过去,如果有病要去医院,一定让我送你们。”曲建武每每说这样的话时,都显得很平常、很自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安慰,就像一个父亲宽厚的肩膀,让孩子可以无忧地依靠。

        他曾这样向他的学生们承诺:“我和你们说的每一句话、为你们做的每一件事未必都是对的,但是,我敢向你们保证,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饱含真情的。你们都是我的学生,按年龄来看,我也算你们的父辈了。我也可以是你们的代理家长,你们就是我的孩子。今后,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只要有困难,就来找我,我一定为你们服好务。”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回首曲建武走过的这30余年历程,这是一条将事业融入到血液中的道路,正是怀有这样一份情感,才使他不知疲惫地依然行走在他所选择的无悔人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