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凝聚•共享——教育学院大连校友会成立
昔日,我扬起手向你道声珍重,便开始了我们各自的旅途,也许是鲜花,也许是荆棘。曾经,我们同窗数载,凝成了你我最美好的过往,也许是欣喜,也许是忧伤。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与教育学院在一起的日子,与辽师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每每想起,便露出一丝微笑,甚至,泪水也湿润了我的眼睛。如今我们相聚于校友会,朋友,你今天的笑脸如当初一样甜美。
教育学院大连校友会于2011年4月9日15时30分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成立大会。教育学院成立于1982年,如今走过了29个年头。相对于拥有60年校史的辽师,她似乎非常年轻。然而,教育学院的29届学生与老师一起为她的成长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收获着努力之后的喜悦。教育学院首先在辽宁师范大学实现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首先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先获批教育部首批100名国家级教学团队;首先获批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首先在一个院系同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首先在特殊教育专业招收残疾人大学生,并以电影《不能没有你》和电视片《联合舰队》为载体将辽宁师范大学的声誉远播全国。今年,教育学院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专业又同时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这一点一滴,是教育学院的历史,也是每个教育人的成长史。
教育学院大连地区校友会成立
教育学院大连地区校友会于2011年2月22日开始筹备,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全体大连校友的共同努力,于2011年4月9日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并于交流中心举行庆祝晚宴。副校长曲维、辽师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王发毅、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和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巨生等领导,胡振开、韩玉昌、杨丽珠、杨晓等老师与近200位校友参加了本次成立大会。
大会任命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为名誉会长,任命教育学院83级校友许文为会长,同时成立秘书处,并聘请魏华忠、张宁生、胡振开、韩玉昌、杨丽珠、程培杰和杨晓等七位在校友中极具影响力的教授为顾问。大会还全体通过了大连校友会章程。会后,领导老师和校友们一起步入交流中心,在摄像机镜头前留下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并在校友墙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教育学院留下了珍贵的一笔。
同窗的问候——好久不见
从82级到06级近200名校友的到来,给学术报告厅前不宽的甬路带来了无限温情。老友重逢也可谓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精彩时刻。你我热情相拥,笑声是那么的真诚。说一声“胖了”,或者是“变漂亮了”,是惊讶?是“奉承”?是羡慕?是玩笑?那只不过是“朋友,我真的很想你”!校友们自然而然地按年级聚在一起,仿佛从前在辽师的日子。“零一零一,永远第一”“零五零五,青春飞舞”,对着摄像机说出代表自己心声的一句话,那是毕业以后一直荡漾在心中的回忆,是每次翻看老照片时的思念——我的大学、我的辽师、我想念的你。
恩师的挥手——见到你们真高兴,我的学生
胡振开、韩玉昌、杨丽珠和杨晓等四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大会。在会场外,校友们争相上前与老师握手,老师向学生们露出欣慰的微笑。四位教授上台接受聘书时,70岁高龄的胡振开教授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直接从礼仪手里“抢”过聘书,高高地举过头顶,像是在“炫耀”一次胜利。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激动,看到昔日的学生如今已脱了稚气走向成熟,看到他们事业成蒸蒸日上,看到他们久别重逢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散会时,学院的老师们都向学生们挥手,点头致意,“见到你们真的很高兴,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是老师成就了学生,老师们是学生的“精神领袖”。看到恩师身体康健,学生们也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校生的感动——我真的喜欢这里
曲维副校长在讲话时说:“我真的喜欢这所学校。”这让在场服务的在校生也深受感动。图书馆前的玉兰花开了,不知道见证了多少春天。前辈们曾经在这里刻苦钻研,如今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成功;老师们曾经在这里传道授业,给每一届的学生以前行的希望。在这里生活工作过的每一个人,都真心地喜欢这里,爱辽师,爱教育学院。秉承着“用文明的圣火,点燃年轻的梦想,以百倍的努力,创造未来的辉煌”的院训,尽力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身于辽师的在校生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了这里的美好而努力呢?!
“传承•凝聚•共享”是教育学院大连校友会的宗旨。以后的某一天,当如今的教育学子也作为校友再次回到这里,希望他们也能秉承着这样的宗旨,去维系这份真情,传递这份感动,共享这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