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友风采[返回]

生科院走出的育人名师——2010年全国十佳教师张波老师专访

作者:校友总会 发布时间:2011-04-27 08:53:00

 

生科院走出的育人名师

  ——2010年全国十佳教师张波老师专访

        张波老师的专访,基本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张老师带高三,很忙,接受采访几乎占用了她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张老师很热情,对我的问题总是详细耐心地作出回答,“一定回答到丫头满意为止”,简单的一句话,马上使我感觉到了老师对学生的那份亲切的爱。

        为了当班主任,她改教化学

        1995年,张波老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现生命科学学院),怀着兴奋地心情,她来到了本溪市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第一次上讲台讲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我很紧张,多亏之前对着镜子讲过很多遍,不然会忘词的。”提到成为老师的第一堂课,张老师依然记忆犹新,“现在想想,当时的我想看学生,又不知道看哪,谁都不认识。讲课声音也特别大,就像自己站在讲台上朗诵一样,很滑稽。”然而,就是从这堂虽然紧张但准备充分的课开始,张老师踏上了三尺讲台,并且一站,就是16年……

        97年,学校缺班主任,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张波老师主动提出要做班主任。然而,在当时高考不考生物的条件下,作为“小科”的任课教师,若想做班主任,则必须改学科。就这样,本科学生物的她做出了改教化学的决定。当问及为什么会宁可改教化学也要做班主任时,张老师说:“我觉得一个老师没有班主任经历,是不完整的,是有缺陷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引领者,是一个集体的核心人物,学生们很重视班主任,只有班主任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更好地传给学生。”或许,正是这一份对班主任的执着,奠定了她成功的基础。

        挑战自己,创造八班奇迹

        改教化学的决定做的很容易,但张老师带第一届学生的过程却不是那么容易。当时的她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没有经验和重新学习化学知识,对所有学生和家长来说,一个刚刚任教两年的年轻教师,又是改学科教学,几乎没有人能够信任她,他们给了她太多的打击和考验:学生调班、家长挑刺、就连学生听课的眼神都是审视的、没有信任的。所有的不信任就像一把巨大的探照灯照在张老师的身上,周围都是挑剔的目光。“我就好像在刀尖上行走,在冰面上行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眼泪就在眼睛里。”

        不过,不服输的张老师面对困难并没打过退堂鼓。三年的时间里,张老师顶着压力与责任,每天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跑操,一起流泪,一起欢笑。每天早晨都是5点30分在住宿生起床前到校,每天晚上都是10点钟和同学们一同离开学校。课上的内容一遍讲不明白,她就在休息的或自习的时间再重新讲,一遍又一遍,直到大家理解明白为止。

        2000年6月7日,高三八班迎来高考,成绩出来,学生们发挥得很好,各科成绩都是学校第一,高三八班全部同学升入大学,这时大家才知道,张波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有着可以在逆境中崛起的性格,张老师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敬佩,“火”了起来。

        容嬷嬷大美女

        然而,对于让自己一举成名的第一届学生,张老师还是有很多遗憾。那时的她更多的是陪伴和压制,全天的陪在学生左右,不允许学生犯任何错误,常常是教室里面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所有的活动都严格要求,连春游都要求学生做到队伍整齐……她的严厉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学生们都害怕她,不敢接近她。也是因为她的严厉,学生们叫她“容嬷嬷”。

        “学生不感激我,虽然他们升入名牌大学,但我留给他们高中时代的却是压抑和压力。”第一届学生带给张老师的除了荣誉,更多的是对教育的反思。张老师意识到了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学好这门艺术,才能更好地工作。于是,张老师开始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顺应学生的心理,站在更高的地方引导他们。走进学生的内心,并以触及他们心灵的方式教育他们。她经常上网、看很多的书,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她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学生会的她也会,学生学的她也学,学生不学的她还是要学。她和同学们一起听史地政,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她和同学们一起背文言文,一起品读励志文章。她努力使自己充分了解学生,努力使自己融入学生,努力使自己变得完美……

        在张老师的努力下,同学们渐渐开始理解她,而且会爱她、会体谅她。在老师的博客上,很多学生留言表示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大家说张老师阳光、积极、开朗、有朝气,并且还会有点浪漫,昔日的“容嬷嬷”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现在的“波姐”、“大美女”……

        三个班级,一个班主任

        从2000年张老师所带的第一个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好班主任”的称号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张老师的称号。2002年,张老师接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在2005年高考中以全校第一、第二的成绩创造了神话。

        2005年,面对学校年轻教师多,班主任不足的情况,张老师担任了三个班的班主任,教五个班的化学课,还兼学校的课外心理辅导老师。身上肩负着200多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张老师的压力很大,但认真和对学生的爱支撑着她坚定而又自信地同时带三个班级,积极努力地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老师对三个班级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不同班级的不同特长。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和学生干部一起开展班级活动。激发同学们进行自我管理,给学生干部分工,之后一起汇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因材施教。谁也没想到,三个班级无论是品德、纪律、卫生还是各项活动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家长们都把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张老师的班当成一种骄傲!

        张老师热爱工作,把班级当作一件艺术品仔细雕琢。正是这样全情的付出,使她每天都保持充满激情与活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创造奇迹,最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朵鲜艳的奇葩。

        女强人小女人

        很多学生说张老师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老师,她可以一个人带两个班、带三个班,做三个班级的班主任,还可以在那样的环境中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各班的成绩还都很好;她可以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工作,是学校的课外心理辅导老师、是学校的德育教研员、是年轻老师的导师、是家长的老师……所有的角色都很难,但她一样不落都做到了。她,就是这样一个很能工作并善于创造奇迹的“女强人”。

        这样一个女强人,在工作的几年时间被评为1997年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00年县级优秀教师;2002年市级优秀教师;2004年本溪市班主任技能大赛理科组第一名;2005年本溪市师德标兵;辽宁省师德讲演第二名;辽宁省班主任技能大赛金奖;辽宁省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班主任;2007年辽宁省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华育十佳教师;2008年辽宁省特级教师;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2010年全国十佳教师。此外,她作为“本溪市师德报告团”中作为首席成员,足迹遍布本溪市的两县四区……

        然而,在生活中,张老师又是个智慧的“小女人”,会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她善于创造家庭的和谐、沟通的顺畅,她有懂事的女儿、健康的老人,还有着十几年如一日地体贴自己的丈夫……

        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她知道对于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她不放弃自己的工作,要做一个好老师;但她也不放弃自己的家庭,要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她努力做一个智慧的女人,既有人生价值的实现又有幸福家庭的陪伴。

        名师与母校

        提到母系母校,张老师说:“辽师是我骄傲的资本,是我成功的前站。”95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的张老师十分怀念母校,怀念那段在辽师的美好时光,也正是生物系的环境让她知道了严师出高徒,明白了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这些年来,张老师的周围不断有辽师的毕业生来工作,有自己的学生到辽师学习。因此,在怀念大学生活的同时,她也一直关注着母校母系的发展,她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将来,确定好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义无反顾、不遗余力、充满自信、做好吃苦的准备,最后走向成功。

        当被问到在辽师60年校庆之际,最想对母系、母校说什么时,她回答:“希望辽师永远是优秀教师的摇篮,希望生命科学学院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记者:黄光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