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辽宁师范大学2024年在线课程立项建设的通知(辽师大教发[2024]56号)
发布时间:2024-09-25 发布者:
于杰兰
点击次数:次
各学院(部):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打造一批拓交叉、强能力的数智课程,现启动2024年在线课程立项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争创“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核心,加快建设一批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线上课程、知识图谱课程、AI赋能智慧课程、产教融合课程等数智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深层次变革,加快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二、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人师表、师德高尚,近5年无教学事故,在课程建设中能够将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
2.课程负责人须为学校正式聘用的教师,且为申报课程的实际讲授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且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师德师风良好,教学理念先进,积极投入课程教学改革且成效显著。
3.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三、立项范围
立项课程须为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在申报建设前已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鼓励受众广、需求量大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申报:
1.鼓励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及现代产业学院等项目的核心课程,及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以及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申报;
2.鼓励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新工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申报;
3.优先支持引入知识图谱、AI赋能课堂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申报;
4.已获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立项的课程和已建成的校内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展升级建设。
四、建设内容
1.以开放共享、建以致用为原则,充分借鉴和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上的特点和优势,打造“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评价”融为一体的线上课程;
2.课程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建设内容包括慕课视频、作业、测验等教学资源,支持采用翻转课堂、基于问题学习、项目式学习、人机协同等课堂教学模式,满足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应用需求。
3.建设过程所录制的教学视频,须确保内容结构完整,每个视频包含3-5个知识点,时长以10-15分钟时长为宜。
五、建设要求
1.材料准备
(1)申报书
(2)课程负责人主讲的时长不少于20分钟的课堂教学(或实践)实录视频,大小不超过200MB。
2.材料报送
立项申请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材料报送。各学院要对申报课程内容进行把关并形成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包括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对于我国政治制度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解和表述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国家主权、领土表述及标注是否准确等),规范填写在申报书中指定位置。
3.评审与管理
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拟立项建设课程。立项后学校将视情提供相应在线资源建设经费。
11月底前,获批立项课程须完成在线课程视频资源录制,次年5月前完成课件、习题、测试题、参考资料等全部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与结项验收,对于中期检查成效突出的课程,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对于结项验收优秀等级的课程,在国家级、省级课程及其他课程遴选中重点推荐,鼓励提前完成课程建设。课程项目组无特殊情况下未按计划开展完成的(含中期与结项),将被撤销立项建设资格。
4.时间安排
请于2024年10月10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报送推荐课程,推荐课程的申报书、实录视频及汇总表电子版压缩、命名为《***学院线上课程申报材料》,发送至jxyjs@lnnu.edu.cn。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史慧 于杰兰
联系电话:82159858 82159239
附件下载
上一篇:关于公布辽宁师范大学自编(参编)教材使用审核结果的通知(辽师大教发[2024]55号)
下一篇:辽宁师范大学自编(参编)教材使用审核结果公示